2023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 全选
    |
    目次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济与管理
  • 杜伟锦, 范婷婷, 杨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1-13.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政府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补贴政策对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供给方和资源需求方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然后通过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各方策略的演化趋势,并结合仿真实验,研究不同补贴政策情境对演化博弈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补贴政策在实现平台赋能供应链协同产生的效果不一定起到改善作用,甚至不恰当的补贴会产生阻碍作用。基于不同影响因素制定合适的补贴政策有助于实现补贴政策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供应链协同的市场效应。
  • 叶仁道, 孙鹏, 杨梦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14-25.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金融由于同质化严重且覆盖面较窄,无法对中小企业及个人从业者的创新创业过程予以充分支持,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陷。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首先构建了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进而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活动。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城市产业链质量和人才链水平,促进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进一步,城市人口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并能显著提高城市产业链质量提升所带来的创新效应。
  • 张慧, 周信哲, 陈月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26-37.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式联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港口多式联运“公转铁”已成大势所趋,但低碳转型仍受阻碍。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政府、货物托运人和港口多式联运企业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分析纯策略和混合策略均衡点的稳定性,得出不同条件下的演化稳定策略组合,继而应用Matlab2020a仿真分析,探讨各参数变化对演化博弈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制定支持力度的高低取决于其所能回报的社会效益与投入的引导、补贴成本之间的差值大小;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的高低不干扰货物托运人和港口多式联运企业“公转铁”的选择结果;公路运输风险上升、企业重选承运人成本下降或碳排放成本升高都会拉动“铁水联运”的市场需求。
  • 哲学与政治
  • 戚明钧, 童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38-46.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谐音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流行表达,这背后既有客观的社会动因,也有主观个体的参与,揭示了网络流行谐音词的发展现状。网络流行谐音词中的娱乐化和非主流现象会通过破坏中华语言文字规范、妨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危害青少年的交往行为及社会参与等方式产生多种负面影响。面对网络流行谐音词日趋扩散的趋势,必须以教育夯实语言基础,以传媒弘扬主流价值,以法律约束网络行为,以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网络流行谐音词对主流价值观的破坏和消解。
  • 黄岩, 邹何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47-53.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数字思政”应运而生。“数字思政”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精准化、智能化、场景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伦理规范失控、伦理关系失衡、伦理情感失位、伦理行为失范等诸多伦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源自技术滥用、规范滞后、主体迷失。为此,必须通过坚持“以道御术”、完善相关规范、提升主体素养、建构伦理共同体等路径规避“数字思政”伦理风险,为“数字思政”发展营造优质环境。
  • 潘同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54-61.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政治认同的各类研究成果都透露出对“公民何以认同统治者”这一基本问题的关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著当中,政治认同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得到巩固的一种表现。列宁强调阶级意识形成的过程也是政治认同形成的过程。毛泽东认为群众的政治认同表现为以不同的方式参加或支持革命活动。在西方学术史上,弗洛伊德最早研究人的认同机制,美国学者罗森邦最早使用“政治认同”这一概念,西方学者大多认为政治认同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密切相关。在理论界,学者们主要围绕“政治认同具有哪些类型”“政治认同的生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政治认同问题具有哪些观察视角”“当代中国公民政治认同的整体状况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政治认同状况”等论域展开研究。“政治认同”概念在不断演化、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含“国家认同”“政党认同”“文化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等相关范畴的概念谱系。
  • 文学与艺术
  • 宋定坤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62-69.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都府》是杜甫入蜀纪行组诗的最后一首,旧注对其“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二句的寓意颇有争议。以杜田与王应麟为首的诸多注家均认为,其中的“初月”应是比喻肃宗,“众星”则是比喻安史乱党,以此形容皇帝初立、群小环伺的时局;以赵次公与朱鹤龄为首的注家则否认这种观点。杜诗多取材前代,通过分析汉唐诗歌,可以发现其中的“初月”很少喻指君王,“众星”多指围绕在统治者身边的“群臣”“群贤”,而“月”与“星”对立出现时则常常被用作实写景象。同时结合杜甫其它诗歌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并将此篇放在整组入蜀诗歌中来看,“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二句应是实写其望远时的所见,并以此兴起乡关之思和羁旅之哀。
  • 王晓雄, 杨妤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70-76.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3.0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的身体-国家话语研究包含两条路径,分别是政治身体话语研究和身体政治话语研究。政治身体话语即以个人的身体构想国家,将国家想象成一个有机的身体。身体政治话语是指以国家的身体构想个体,用国家、政治的逻辑系统来约束、塑造个人的身体。这两种话语体现了个人身体和政治身体的相互映射,有助于人们在话语层面理解国家认同的生产和个体生存空间的再制造。
  • 总目次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3, 19(6): 77-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