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定坤
《成都府》是杜甫入蜀纪行组诗的最后一首,旧注对其“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二句的寓意颇有争议。以杜田与王应麟为首的诸多注家均认为,其中的“初月”应是比喻肃宗,“众星”则是比喻安史乱党,以此形容皇帝初立、群小环伺的时局;以赵次公与朱鹤龄为首的注家则否认这种观点。杜诗多取材前代,通过分析汉唐诗歌,可以发现其中的“初月”很少喻指君王,“众星”多指围绕在统治者身边的“群臣”“群贤”,而“月”与“星”对立出现时则常常被用作实写景象。同时结合杜甫其它诗歌与当时的政治背景,并将此篇放在整组入蜀诗歌中来看,“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二句应是实写其望远时的所见,并以此兴起乡关之思和羁旅之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