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15
  

  • 全选
    |
    目录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济与管理
  • 罗春华, 杨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1-10.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审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准确把握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要素化”与“治理现代化”交融交汇的时代特征,探讨数据要素化对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议题对提升国家审计监督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009—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化对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化有利于提高国家审计质量,且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化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缓解经济增长压力能对国家审计质量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在东部地区、制度环境较好以及财政分权较高的样本中,数据要素化对国家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 程莉, 严月岑, 杨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11-25.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城市维度上呈现“倒U型”特征,且中西部、东北部较东部更显著;乡村维度上呈现“正U型”特征,且东部和东北显著、中西部不显著。(2)城市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门槛特征;乡村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和监督约束均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但不存在门槛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实施与本地比较优势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变迁、技术创新,强化监督约束,有机统一“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城乡联动融合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引导效应。
  • 傅超, 潘乐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26-41.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企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文章以201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中非ST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及机器学习word2vec方法基于上市公司年报对企业区块链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实证检验了其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区块链技术应用程度越高,其全要素生产率越高。机制研究发现,信任构建和降本增效,是区块链应用赋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子行业类型以及企业代理成本,会影响区块链应用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 哲学与政治
  • 李庆真, 李婷, 吴彬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42-52.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社会创新为整合技术创新与社会创新的双重优势带来新契机。文章在界定数字社会创新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法对数字社会创新主题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基于九大聚类,以社会取向和创新过程为基本维度构建了两维知识框架:其一,数字社会创新从分别面向商业、政治、社会和生活等的数字赋能初期形态过渡到以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数字社会创业形态,所指涉的广义社会取向是以实现多元混合价值为目标的取向;其二,数字社会创新过程展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并借由行动者的主动架构或被动采纳与社会环境进行互动循环发展的过程。文章以此知识框架为进一步理解数字技术赋能或驱动的社会创新现象提供理论视角,以期发展国内数字社会创新理论研究,助力数字化转型实践。
  • 陶信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53-60.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后独立自主时期日本国内保守与革新两大势力凭借各自的理性认知、利益预期和策略选择参与以修宪与护宪为核心议题的政治博弈。保守势力欲利用其执政地位修改和平宪法,解决宪法第九条与日本再军备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国家的战略自主。然而,由于遭到以革新势力为首的国内爱好和平力量的抵制,加之明文修宪门槛较高,保守势力转而意图通过修改旧安保条约,提高日本在美日军事同盟中的地位,拓展自主空间,间接达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宪法束缚重整军备的目的。新安保条约的签订,增加日本卷入美国发动的海外战争的危险,引发大规模的反安保运动。
  • 文化与教育
  • 吴新慧, 吴鹏飞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61-70.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校班级是青少年社会互动的重要场所,研究班级中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班级同辈群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功能的影响下,班级同辈群体心理健康平均水平对全体青少年起到促进作用;在社会比较功能的影响下,班级同辈群体心理健康的异质性程度越大对全体青少年的不利影响越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遵从对中等和高心理健康个体更有利;而社会比较对中等和低心理健康个体更为不利。文章为进一步加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
  • 惠良虹, 王佳琦, 李冬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4): 71-78.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把握国内外数字原住民研究动态演进特点和发展趋势,文章以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国内外数字原住民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国内外数字原住民领域做出较大贡献的研究机构来自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高度融合的澳大利亚和英国高校。在研究初期,国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国内研究重视实证检验;在研究后期,国外研究构想数字化教育改革策略,国内研究分析数字鸿沟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国内研究是对国外研究的细化和完善。未来国内的研究热点在于具体化教育改革模型,并以实证研究对比各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