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2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15
  

  • 全选
    |
    目录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济与管理
  • 周亚雄, 张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1-13.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新经济地理模型,推理了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然后用中国2011—2020年279个城市样本进行了空间计量模型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是外商直接投资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中介变量,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占比为9%左右,环境治理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6%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低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外商直接投资能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在高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城市、资源型城市则没有显著影响。
  • 王核成, 李奇铭, 谷彦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14-25.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动态能力与二元治理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动态能力与生态治理联动匹配影响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动态能力与生态治理不是产生高水平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2)治理-能力双驱型和能力单驱型能够产生高水平竞争优势,治理-能力双缺型会导致非高水平竞争优势。(3)对于高技术产业企业,治理-能力双驱型、治理单驱型和能力单驱型前因组态可产生高水平竞争优势,治理-能力双缺型和治理单缺型会导致非高水平竞争优势;而对于中低技术产业企业,治理-能力双驱型和能力单驱型可产生高水平竞争优势,治理-能力双缺型和能力单缺型会导致非高水平竞争优势。
  • 方刚, 陈佳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26-38.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新能源汽车(NEV)企业协同创新中的知识融合不确定性及协同复杂性,基于风险防范视角,构建政府-整车制造企业-电池供应商三方博弈模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更关注知识融合不确定性,而电池供应商更关注协同复杂性,这反映出不同行业间协同创新风险的共性和差异性。第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知识吸收能力和存量提升,知识融合不确定性风险可显著降低。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促使企业加强协同与研发投入,进一步降低了此类风险。第三,技术密集性和产业链多元化增加了协同难度。合理设定一阶段付款比例和有效的政府监管可有效应对协同复杂性风险,其中电池供应商更依赖政府监管促进知识共享和保护知识产权。
  • 哲学与政治
  • 谢俊, 舒莉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39-48.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技术革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动能,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要求,也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数字技术赋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内在结构深刻变革,带来育人理念更新、育人空间拓展、育人资源共享和育人质效提升,形成数字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推动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数字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构建虚实融合的育人生态;聚焦数字能力培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素养;创新育人方法,搭建数字化赋能“教、学、评相统一”的新模式。
  • 罗理章, 黄子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49-57.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批判视角转向数字网络空间,深入剖析数字文化霸权现象,揭示了其形成的根源动因,对其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进行了透彻的阐释,并积极寻求应对之策。然而,这些批判理论存在视角局限性、批判不彻底性和解决方案空想性等困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叙事语境限制是其困局根源。为突破这一理论困局,学界需要在理论体系、价值导向和实践进路等层面进行重构,推动数字文化霸权批判理论的发展与革新。
  • 历史与法律
  • 蒋莉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58-68.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存在结构上的差异,不同于普通民事诉讼的等腰三角形结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公主体-私主体”的二元结构,这就导致公主体的诉讼行为有扩张趋势,影响了私主体利益及诉讼结构平衡。以法院、检察机关、行政机关为代表的公主体都有其诉讼行为扩张的原因,为了保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救济公主体瑕疵诉讼行为、控制法院司法能动性的边界、限制检察机关处分权、约束行政机关的优势诉讼地位等手段来控制公主体诉讼行为的扩张,实现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结构和力量上的平衡。
  • 杨园章, 谢继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4, 20(6): 69-76. https://doi.org/10.13954/j.cnki.hduss.2024.0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闽南是四书学重镇,其四书学的兴起和发展与科举考试关联紧密。明代闽南四书学在学术立场上多尊奉朱子学,却也经历了与阳明学的对垒,甚至出现直接转向阳明学的情况,但不论哪种立场,究其底色,仍是为科举考试服务。吴韩起《四书详解》没有鲜明的学术立场,是经由他对时文的把握来融合各家学说而形成的讲章式作品。《四书详解》呈现出的是众说纷纭的晚明四书学的一个历史面向,它反映了当时新的动态,这为构建层次丰富、多线叙事的明代闽南四书学提供了直接证据。